臺灣學生赴英留學人數下滑 – 原因分析與招生策略建議
文:英揚留學 張友義
英國政策環境與經濟壓力的影響
近期英國的政策與經濟環境使臺灣學生赴英人數明顯下滑。英國政府在2023年底開始收緊留學簽證政策(如限制攜帶家屬等),再加上高通膨導致留學成本上升,全球經濟不景氣帶來經濟壓力,使許多學生和家長更加審慎評估留學投入。
英國內政部數據顯示,2024年年初以來英國留學申請量持續下滑,1月至7月底的整體申請數較前一年同期下降約16%。簽證限制和費用高漲的雙重因素正是臺灣學生選擇赴英留學意願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國友善移民政策與就業支持的吸引力
與此同時,加拿大、澳洲、美國等其他英語系國家透過更友善的移民政策與就業支持,增強了對臺灣學生的吸引力。加拿大以開放的移民政策聞名,留學生完成學業後即可申請長達3年的工作簽證(PGWP),為畢業生提供在當地累積工作經驗並進而申請永久居留的機會。澳洲同樣提供畢業生工作簽證,允許國際畢業生在澳工作並有機會申請移民,這成為吸引留學生的重要原因。美國則透過選擇性實習訓練計畫(OPT)讓畢業生留美實習就業,再加上龐大的就業市場需求,即使移民門檻相對較高,仍以豐富的職涯發展機會提升對臺灣學生的吸引力。
台灣學生與家庭考量日趨理性
近年來臺灣的家庭和學生在留學抉擇上更加理性務實,傾向將「移民+就業」作為主要考量因素。相較過去僅關注學歷名氣,現在更注重留學投資報酬和長遠發展。許多學生會評估畢業後當地就業機會及留居可能,再決定留學目的地。例如,有臺灣學生原本計畫赴英攻讀碩士,但因擔心畢業後在英國就業不易,最終選擇留在臺灣先累積工作經驗。可見,臺灣家庭更傾向選擇具移民前景、就業支持完善的留學國家,以確保學成後有機會留當地工作發展。
學費與生活成本競爭及一年制碩士優勢弱化
亞洲鄰近國家與其他歐洲國家的高等教育在學費和生活成本上展現強大競爭力,也削弱了英國的原有優勢。部分亞洲國家(如新加坡)的頂尖大學提供優質英文課程,學費相對低廉且生活開銷較英國為低,文化適應上對臺灣學生更為友善,因而成為新興選擇。台灣青年對於日本、韓國等特定國家的文化喜好度也日趨增加,哈日、韓粉人數逐日上漲,也稀釋青年赴英國留學的人數。此外,不可諱言的,中國大陸佔有語言文化、學校數量多、距離近且價格低廉的優勢,前往留學的隱
藏人數亦為不可忽視的一環。歐洲方面,許多國家(如愛爾蘭、荷蘭等)的大學碩士課程學制與英國看齊,大多數碩士只需一年即可完成;德法甚至波蘭等等提出全英語授課課程,收取相對低廉的學費,使總留學成本大幅降低,性價比更高。再加上這些國家入學門檻相對寬鬆,並提供畢業後工作簽證等措施提高留學生留當地就業的機會。由於英國引以為傲的一年制碩士模式已被多國紛紛採用,其獨特優勢正逐漸消退,在學費和生活成本缺乏競爭力的情況下,對臺灣學生的吸引力受到削弱。
招生策略建議
面對上述挑戰,英國大學招生部門應調整策略,以重拾臺灣學生的青睞:
· 強化校友職涯成功故事:透過臺灣校友的成功案例行銷,展示英國學位如何帶來卓越的職涯發展與國際競爭力,增加家長與學生對留英投資回報的信心。
· 深化在地就業市場連結:加強學校與英國當地企業的合作,提供實習計畫、企業專題和校園招聘會,提升國際學生在英就業率,讓學生看到畢業即就業的實際支持。
· 強調差異化優勢:具體凸顯英國教育與其他英語系留學國家(或以全英語授課的國際學位)的不同之處,例如悠久的人文底蘊、創新的研究實力、全球校友網絡等獨特賣點,讓臺灣學生明確感受到選擇英國的價值。
透過以上策略調整,英國大學可望在激烈的國際教育市場中重新定位自身優勢,以更專業友善的形象吸引臺灣學生,緩解人數下滑的趨勢並維持在臺灣留學市場的競爭力。